口腔醫療器械行業或將遭遇大洗牌!
作者:佚名 來源:醫藥網 2018-10-12 打印內容
當下,國內CBCT市場已經度過“爆發前夜”的狀態,市場教育、培育階段已經基本完成,即將正式進入爆發式放量階段,可以預期CBCT滲透率將有較大的上升空間。
根據《2016-2022年中國醫學影像設備市場動向調研及十三五發展態勢預測報告》中的數據進行測算,2017年我國口腔醫療機構數量約為10萬家,滲透率在10%左右,那么按照一臺口腔CT均價30萬元計算,則對應市場空間已達到30億元。如果2022年我國口腔醫療機構數量達到15萬家,滲透率達到20%-25%的理想水平,則相應市場增量空間為60億—82.5億元。
從上述分析看,市場雖然很可觀,但在國內口腔醫療器械企業“依賴進口”的因素下,其商業模式的弊端也暴露出來。
犀牛之星在研究文章中例舉了一家新三板掛牌口腔醫療器械企業,其盈利模式主要是醫療機構直銷和渠道分銷兩種方式。截至2016年底,這家企業與中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30多家分銷商建立合作關系,實現了對中國大陸約75%地區的銷售區域覆蓋率。
但在2016年后,其營業利潤出現大幅度下降。主要原因是因為作為口腔醫療器械代理經銷商,營業收入結構單一,公司營收主要來源于銷售代理產品,容易受產品代理授權、代理產品價格、市場競爭情況等不定性因素影響。
從產品結構來看,該企業主要從事口腔微創治療設備和智能數字化口腔診療設備(如高清數字觀察儀、數字化口腔CT、牙片機等)的代理銷售。
雖然智能數字化口腔診療設備是種植牙和正畸等口腔科醫療項目的剛需,但需求數量不多,一般一家醫療機構只需1-2臺數字化口腔CT,因此產品銷售量不太穩定,嚴重影響公司營收情況。除此之外,產品授權和醫療器械注冊證的期限也嚴重影響公司營收。2016年由于公司主要代理產品之一以色列Syneron口腔激光治療機的注冊證未能及時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批復,導致產品超過半年無法銷售,嚴重影響公司銷售收入和利潤。
并且,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公司運營管理不規范,人員流動性高,容易導致經營不善。牙科通作為代理經銷商,受銷售人員的流失,公司業績也出現明顯下滑。
加上目前多數植牙患者的收入水平較高,而且患者和醫生都較為迷信進口產品,特別是對于需要長期留在體內的種植體耗材,不少患者更愿意多花幾千元而使用進口材料;即使面對價格敏感的人群,一些進口種植牙系統的價格也不高,使國產的價格優勢不明顯。
這些因素,最終或將促成口腔醫療器械的重新洗牌。
目前看,近幾年行業也涌現出幾家潛力股公司,包括正海生物、通策醫療、美亞光電等。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