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醫療服務調價 252項設備檢查平均降價20%
作者:佚名 來源:醫藥網 2016-12-30 打印內容
定價機制決定于資源配置機制,要讓醫療服務價格調整到合理的位置,應該要由市場來定價,這就意味著要推動醫生自由執業。醫生是由行政配置的,醫生服務的價格或者薪酬就是行政定價。政府管住了醫療服務價格,卻管不住醫生開藥和大檢查。若醫生是自由流動的自由執業者,醫生勞動的價格(薪酬)或者說醫療服務價格就會由市場決定,通過市場競爭,讓醫院和醫生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降低患者的醫療費用。
知名兒科微信公眾號“drpei”博主裴洪崗:
醫生評價體系也要變
如果這次的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很重要的一個考慮是為了增加醫務人員的陽光收入、體現醫務人員的職業價值的話,那么我覺得只調整患者醫療費用支出是遠遠不夠的。核心的問題是,如何調整公立醫院內部對醫生的考核機制?這點如果沒有觸及的話,患者付出的診金估計會多。手術價格提升了,如何保證醫生收入也能提升呢?關鍵在于對醫生的評價體系也要改變,要尊重醫生的專業診療、手術等技能服務,切實保障其在醫生收入中的比例能增加。
南山區市民劉躍: 關鍵要加強醫療行為監管
醫院的大型檢查太貴了。我粗略估計了一下,按目前這樣的價格收費,醫院幾年內應該就能收回成本,可之后為什么還這么貴?雖然這次降低了CT、MRI等大型設備檢查的費用,但是仍避免不了醫生開“大檢查”,有時候醫生不管情況嚴不嚴重都會開,而結果出來并無異常。因此,除了降低費用外,關鍵是要對醫生的醫療行為進行監管,遏制開大處方、大檢查。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