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國家組織藥品集中和使用聯合采購辦公室在上海召開工作座談會,征求部分藥品生產業意見建議。
此次藥品集采工作座談會,共有12家企業參加,其中外資企業為4家,分別為默沙東、諾華、安斯泰來、優時比;本土企業則為8家,包括上藥、齊魯、揚子江、華邦、華海藥業、海南愛科、成都千金、石藥歐意。
會議現場,國家醫保局對5個問題高度關注。
1、采購周期和中選廠家數
前兩批帶量采購周期根據根據中選企業數量不同,采購周期為1-3年不等。現場企業提出,是否可以三年為一個周期。從目前進行的國家集采來講,采購周期可能還是需要結合不同品種的采購量和中選廠家來確定。即使是狀況較多的第一批“4+7”試點續約,采購周期也是根據市場競爭程度確定,最終不同產品不同廠家續簽的采購周期為1-2年不等。
中選廠家數量方面,最開始的獨家最低價中標→“4+7”擴圍的3家中標→第二批國采1-6家中標,該方面的規則也是一再調整,這次面對更多數量的品種和企業,相信一定程度上還會有所變動,例如鹽酸二甲雙胍。
2、差比價和限價
有些品種本身售價就已經較低,例如在第二批國采流標的碳酸氫鈉片,在集采前就已經是幾分錢/片的市場環境,有的甚至1分/片,壓價機會已經不大,競標企業也沒有辦法再作更多退讓。而差比價算錯價格的情況也可能出現,側面存在企業因為計算而錯失機會的概率。
另外,去年,采購文件還設定“單位可比價”≤同品種最低“單位可比價”的1.8倍可獲得擬中選資格,這一點在今年也許也會再做商榷。
3、圍標串標
對于國家組織的藥品帶量采購來講,以量換價、充分競爭、科學壓低藥價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如果出現圍標串標行為,對于任何一家企業都是不公平的競爭,更是對廣大群眾利益的損害。當然,這種行為是違法行為,最終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4、抗生素品種占比
從之前流傳的集采品種清單來看,存在一些頭孢類等抗生素品種。近些年,國家層面也一直在管控抗生素的臨床使用,大量集采是否會面臨合理用藥問題。
5、藥品供應問題
第一季度受到疫情影響,多家集采中標企業出現藥品供應問題,奧美沙坦酯片、安立生坦片、聚乙二醇4000散、鹽酸左西替利嗪片等品種在執行初期出現了供應緊張、發貨延遲等問題。所以未來,藥品供應能力可能也是中標企業需要被考量的一點。
醫藥魔方info也將持續跟進第三批國家組織的藥品集采相關內容,后臺回復第三批可獲取相關信息。
以下是根據湖南省醫保局上報采購量要求表列出的第三批國家集采相關的品種、企業、和目前產品在市場的中標價格中位值。本次有資格參與本輪52個品種集采涉及產品311個、競爭廠家18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