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國家帶量采購后,地方帶量采購正如火如荼的進行,各地之間、地方與即將進行的國家第3批帶量采購之間有何聯系,地方版將走向何方等,已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本文將通過對已經開展的地方帶量采購進行全方位分析。
1.政策依據
去年11月29日發布的《關于以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為突破口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就提出各地要依托“省級”平臺進行集采,并強調要“創新”,本月5日出臺的《關于印發2020年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工作要點的通知》也要求“推動”各地帶量采購(表1)。
此外,今年5月29日,國家醫保局招采司丁一磊副司長在三明調研時肯定了三明聯盟對非過評藥品的帶量采購,并鼓勵復制、推廣其經驗;
2019年11月,國家醫保局胡靜林局長在武漢調研時,就對其探索非過評藥品集中采購給予充分肯定。
實際上,早在2019年10月10日于北京雁棲湖召開的第十一屆中國醫藥企業家科學家投資家大會上,丁司長針對帶量采購就明確表示“不僅國家搞,地方也要搞,上海等地已經在做帶量采購的試點;不但過評品種要搞,非過評也要搞,江西省已經開始出臺方案對外征求意見了”,所以,目前遍地開花的地方帶量采購,看似無序,實則是在大原則指導下的統一行動,是對“4+7”經驗的推廣,同時還要進行新模式的探索。
2.涉及品種
地方帶量采購涉及的品種已經突破一致性評價的界限,且涉及的品種類別和數量已遠超此前進行的國家帶量采購,不但涉及用量較大的慢病品種,而且抗生素、抗腫瘤和質子泵抑制劑等都已囊括其中,尤其對因不做一致性評價而暫緩4+7的中成藥也進行帶量采購了如青海將血栓通、痰熱清、血塞通、丹參多酚酸鹽、腎康、喜炎平等6個中藥注射劑進行帶量采購,金華第二批帶量采購的共274個品規中,中成藥就有180個,占了66%。(表2)
各省級帶量采購納入的產品數量差異也很大,如湖南多達52個品種154個規格、廣西為23個品種59個規格,值得注意的是,除河北外,其他省份都納入了相當數量的注射劑,如湖南就納入了119個品規的注射劑,占了總品規數的77%(圖1),而關于化藥注射劑仿制藥一致性評價的正式規則于上月14日才剛公布,這是否意味著地方同時在加快對注射劑帶量采購的探索,為即將進行的國家第3批提供更多的經驗,果真如此的話,則國家第3批將納入較多的注射劑,目前也只是推測。
3.各地規則
招標規則一直是企業最為關心的問題,如在此前進行的國家帶量采購中,中選品種數量就由4+7時的獨家,先后擴展到4+7擴圍時的不多于3家和第二批時的不多于6家。而地方版帶量采購的規則更是豐富多彩,除大部分區域都力求全國最低價外,還出現了競價、議價談判、綜合打分和預設降幅等多種方式,并再現雙信封,甚至有的區域為了鼓勵企業報低價,還可為中標價保密等,真可謂百花齊放,既然要創新,那就難免各地力求不同。(表3)
表3、各地帶量采購規則比較
4.降價幅度
各地進行的帶量采購都實現了一定幅度的降價,以河北省城鄉居民高血壓糖尿病門診藥品集中采購為例,降幅最大的高達81%(北陸的格列美脲片),尤其刷新了最小制劑單位最低價,硝苯地平片10mg(山東魯西)的中標價只有1分2厘(0.012元/片),比3輪國家帶量采購最低價對乙酰氨基酚片(0.5g華中藥業)的3分3厘還低了近2倍。
既然要創新,各地間就不必重復,所以各地招標規則和涉及的品種多種多樣;
既然是試點,則樣本量越大就越會接近目標,所以地方帶量采購還在繼續蔓延中,尚無暫停跡象;
既然要“形成國家和地方相互促進的工作格局”,則地方版不但要借鑒“4+7”的經驗,也要為將來的國家版(如傳說中的國家第3批)貢獻智慧,至于國家第3批是與地方版并行,還是讓地方再多積累一些經驗后再開始,則拭目以待。
總之,就目前進行的各種帶量采購,如果說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國家只對通過了一致性評價的品種進行帶量采購,地方則側重非過評的;而大幅降價則是所有集采的共同點。
所以相關藥企應立足自身產品,仔細總結各地招標經驗,積極應對,尤其做好大幅降價的準備。如有的藥企采取全部應標,而有的則對部分采購量較小的區域暫時棄標以不外泄底價等。
通過廣泛試點,最終必將建立常態化、規范化的集中帶量采購制度,切實降低群眾用藥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