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腹瀉,使用補充電解質藥物遠比服用抗菌素更合理。秋季腹瀉一般小兒多發,且以輪狀病毒感染為最常見。從這個角度講,抗菌素首先是不對癥,其次,抗菌素用多了會引起胃腸道菌群。我們都知道胃腸道內存在大量有益細菌,以大腸桿菌為主。濫用抗菌素,這些菌群間的平衡就會失去。本來共生的的眾細菌,一種少了,別的就會多了,環境因此被破壞,這些菌就會從有用到有害。
最糟糕的是使用廣譜抗菌素、超廣譜抗菌素,因為一般人無論感冒還是其它感染,都只不過是由少數細菌引起,而所謂廣譜、超廣譜,就是大面積殺滅各種細菌。好比“寧愿錯殺一百,不漏一個”,結果對體內菌群的平衡造成極大危害,從而威脅自身的健康。
因輪狀病毒引起的腹瀉,治療上主要用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因為輪狀病毒最大的威脅,是縮短了小腸內的絨毛。別小看了這些絨毛,由于它們的存在,在人體腸道內形成了無數的溝溝壑壑,好像向日葵一樣,自身面積很小,但加上所有的瓜子形成的溝回,面積就相當可觀了。我們的腸道也是如此,把溝溝回回的絨毛面積都算起來,足有一個足球場那么大,它保證了人體所需營養的吸入與各種功能的發揮。可一旦絨毛縮短了,腸道內的吸收平衡也就被破壞了,首先電解質就會大量流失,導致我們人體這臺發動機好似供油沒了一樣,失去動力。
這種因輪狀病毒引起的腹瀉,在我國發病率較高,沒有什么特效藥。小腸絨毛也不可能一下長出來。治療上,只能是補充電解質,嚴重的患者輸液,較輕的口服。要及時補充,以免人體機能衰竭。
專家呼吁改善公共衛生狀況,減少傳染的途徑,另外也可注射疫苗來預防該種病毒引起的腹瀉。
醫院很容易鑒別疾患是病毒性還是細菌性的。對細菌性腹瀉,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復方新若明、慶大霉素等,但服用這些藥后都需要多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