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關節炎為一種退行性病變,是由于增齡、肥胖、勞損、創傷、關節先天性異常、關節畸形等諸多因素引起的關節軟骨退化損傷、關節邊緣和軟骨下骨反應性增生,又稱骨關節病、退行性關節炎、老年性關節炎、肥大性關節炎等。臨床表現為緩慢發展的關節疼痛、壓痛、僵硬、關節腫脹、活動受限和關節畸形等。
相關報道顯示,全世界關節炎患者有3.55億人,我國骨關節疾病患者已超過1億,其中最常見的是骨關節炎和類風濕關節炎、痛風及風濕性關節炎。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人類的關節可以早在30歲,甚至更年輕時就會產生沒有癥狀的退化改變。年齡并非是導致骨關節炎唯一的因素,許多因素能夠加速病變進展:包括年輕時膝關節有明顯的內、外翻畸形,體重超重,或一些能夠加重膝關節負擔的工作,如長期蹲著作業、山區野外工作等等。
抗炎抗風濕藥物主要是用于肌肉骨骼系統的一類藥物,以骨關節炎為主。主要由非甾體類抗炎藥、改變病情抗風濕藥或慢作用抗風濕藥和生物制劑組成。近幾年隨著零售藥店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把目光轉向零售市場,下面我們從幾個方面看該類藥物在零售藥店的發展趨勢和競爭格局。
規模擴容明顯,非甾體抗炎藥主導
米內網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城市零售藥店化學藥終端抗炎抗風濕藥物市場規模達26.5億元,同比增長率達8.40%,高于零售藥店化學藥終端6.98%的同比增幅。
抗炎抗風濕藥物主要包含非甾體抗炎抗風濕藥,特異性抗風濕藥和其它。其中非甾體抗炎藥具有抗炎、抗風濕、止痛、退熱和抗凝血等作用,在臨床上廣泛應用于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多種發熱和各種疼痛癥狀的緩解。在我國,非甾體抗炎藥占據零售藥店抗炎抗風濕藥物的主導地位,2016年的份額高達84.98%,同比增幅為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