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9日,京津冀三地聯合發布《2022年京津冀“3+N”聯盟骨科創傷類醫用耗材帶量聯動采購和使用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繼河南十二省聯盟之后,又一大型采購聯盟揮刀砍向骨科創傷耗材,骨科耗材“低價時代”徹底到來。
本次集中帶量采購品種為接骨板及配套螺釘、髓內釘及配件、中空(空心)螺釘等骨科創傷類醫用耗材。接骨板與配套螺釘組成系統,髓內釘與其配件組成系統,共分為普通接骨板系統、鎖定加壓接骨板系統(含萬向)和髓內釘系統三個采購包。(具體目錄見文末附表)
天津市、北京市、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山東省、廣東省、海南省、四川省、西藏自治區、陜西省、甘肅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組成采購聯盟,實施聯合帶量采購。聯盟地區2021年有采購骨科創傷類醫用耗材記錄的公立醫療機構(含軍隊醫療機構,下同)均應參加。其他公立醫療機構及醫保定點社會辦醫療機構按所在聯盟地區相關規定自愿參加。
本次骨科創傷類醫用耗材帶量聯動采購周期一年,中選結果實際執行日由聯盟地區確定。到期后聯盟各地區可根據采購和供應等實際情況延長采購期限。
本次骨科創傷類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方式為帶量聯動、雙向選擇,即依據采購主體使用需求,參照市場總體價格水平,綜合質量等因素,聯動河南等十二省骨科創傷類醫用耗材聯盟(以下簡稱河南聯盟)帶量采購價格,通過購銷雙方互相選擇,確定中選產品,按照帶量分包,實行帶量聯動采購。這兩大聯盟集采后,全國僅剩江蘇、上海未參與。
采購方式:“帶量聯動、雙向選擇”的操作模式
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集中帶量采購規模優勢,提高集采工作成效,國家鼓勵不斷完善帶量采購模式。宏觀來看,可分為“帶量評審”及“帶量聯動”兩種操作模式——對國家組織集中帶量采購范圍以外的產品,各省獨立開展,或組成跨區域聯盟聯合開展集中帶量采購,優先遴選省內用量大、金額較高、競爭充分、臨床使用成熟、覆蓋面較大的醫用耗材,分類分批組織集中帶量采購;對其他多地已實施集中帶量采購的耗材,探索實施帶量聯動,以本省(聯盟)的量聯動其他省(聯盟)集中采購中選價格。
2021年3月,京津冀“3+N”聯盟在全國范圍內首次創新采用“帶量聯動,雙向選擇”的方式,“帶量聯動”是“帶量采購”與“價格聯動”的混搭,近一年來已應用于冠脈球囊、人工晶體、吻合器、起搏器等多個品種。帶量聯動的爭議點在于,此概念是指用本身的量,來執行某一個省、聯合體等集采的價格。簡單理解,帶量評審是以自己的量換取自己相應的價格,帶量聯動是用自己量來換取別人帶量產生的價格。全國范圍內,同一產品的中標價格都不一樣,價格形成機制各有不同,具體如何聯動都值得觀察。
此次骨科創傷類帶量采購按照“確定供應價格上限——確定申報產品——收集采購主體歷史采購數據和意向采購量——申報企業對申報產品報價申報企業與采購主體雙向選擇,形成中選產品及任務量——簽訂協議,執行網上采購”的工作流程進行。
申報企業需登錄國家組織醫用耗材聯合采購平臺,查看本企業骨科創傷類醫用耗材產品信息(關聯結果已于1月30日公示,需對擬銷售但未關聯河南聯盟采購目錄產品進行關聯),明確在聯盟地區的供應區域范圍(具體到地市級地區),填報擬供應價格,確定為申報產品。擬供應價格原則上不得高于供應價格上限,實際供應價格不得高于擬供應價格。
企業在申報產品時注意以下幾點:
1、接骨板系統和髓內釘系統報價由產品價格和伴隨服務價格兩部分組成,各采購包二級目錄間伴隨服務費用保持一致。單獨使用的普通接骨螺釘和中空(空心)螺釘(非鎖定)的申報價格含伴隨服務費用,不再單獨列示。
2、中選企業應配備足夠的配套工具,配套工具與協議采購量的比例不低于1:50。
3、螺釘與接骨板配套使用時不得收費,單獨使用時可收費。
結果預期:創傷“天花板價”,最高降幅或超95.78%
此前,河南等十二省聯盟骨科創傷類醫用耗材通過競價,71家企業的20751個產品中選,平均降幅88.65%,最高降幅達95.78%。
普通接骨板系統價格從平均4683元左右下降至606元左右,最低價208.71元,最高價821.86元,平均降幅87.05%,最高降幅95.54%;
鎖定(含萬向)加壓接骨板系統價格從平均9360元左右下降至987元左右,最低價394.78元,最高價1161.6元,平均降幅89.45%,最高降幅95.78%;
髓內釘系統最低價523.89元,最高價1495.33元,平均降幅89.12%,最高降幅95.52%。
京津冀聯盟此次以河南聯盟中選價格為基石,必將創下新低價。此外,《方案》還規定,采購周期內,如其他地區帶量采購中選價格比本次帶量聯動采購中選價格低的,實行價格聯動。骨科創傷類醫用耗材廣泛用于人體各種創傷性骨折修復或矯形等外科治療,臨床上這類耗材用量大、單價高,全國價格一盤棋的帶量聯動背景下,未來患者就醫成本將大大降低。
項目預測:2022年骨科類耗材將實現全國集采
早在2021年5月份,國家醫保局在廣西南寧舉辦的“全國醫藥集中采購政策與實操培訓班”中,有相關人士爆料“今年醫用耗材集采重點在骨科,國家計劃集采關節和脊柱,地方可關注創傷、運醫、人工骨、骨水泥等”。
就目前而言,骨科人工關節類耗材集采已落地,創傷類耗材省級聯盟采購也提上日程。2021年12月,國家分批組織開展骨科外固定類(外固定架固定針、外固定架固定夾、外固定架連接棒(環)及外固定架配件等)、骨科脊柱類醫用耗材信息集中維護。第三輪耗材國采也毫無懸念花落脊柱、外固定類耗材,2022年將相繼落地。
近年來,隨著各類骨科耗材臨床使用日益成熟,尤其是國產和進口品牌間的技術壁壘不斷被突破,為開展集中帶量采購帶來了很大的優勢。因此,在全面深化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制度改革之下,骨科行業的政策紅利時代已過,各大頭部企業“低價換量”賠錢賺吆喝,而大批中小企業、經銷商所面臨的就是一輪接著一輪的洗刷,要么實現技術突破,要么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