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3日,在安徽亳州譙城區沙土鎮楊杰的中藥材亳芍地里,兩臺大型機械正在刨挖成熟的亳芍。幾名村民正在搬運、裝車,一派忙碌。
“我這三畝多亳芍生長五年了,已經到了采挖銷售的季節。因為家人都在亳州做生意,沒有時間和人手刨挖和晾曬地里的亳芍。經和李老板協商,以兩萬元的價格賣給了他。對我來說,賣這么多錢已經不少了。”楊杰告訴筆者,能收入到兩萬元,已經超出了自己的預期。
“我從事中藥材加工和銷售快十年了。每年這個季節,我都會到村民地里收購藥材,以協商好的價格把藥材買回家。家里有專門晾曬藥材的場地、廠房和相對固定的‘鐘點工’。從六月份到十月份,亳芍、牡丹、菊花等多個品種先后進入收獲期。說實話,這幾個月的時間,我每年都能掙上十來萬元。雖然累了點,但比外出打工強多了。”被楊杰稱為“李老板”的李東笑著說。
近年來,譙城區沙土鎮堅持黨建引領,把“東部糧倉、西部藥材、中部苔干”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大力培養中藥材產業經紀人,延長中藥材種植產業鏈條,引導廣大中藥材種植戶做大做強中藥材產業發展文章,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目前,在譙城區沙土鎮,中藥材種植品種有亳芍、白術、牡丹等十余個品種,種植面積近四萬畝,兩千余戶群眾參與中藥材種植,近百家中藥材種植合作社和中藥材產業經紀人常年參與中藥材加工和銷售。中藥材種植為上千戶群眾和脫貧戶提供了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每年可為群眾實現近億元的經濟收入。中藥材種植已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有力助推了鄉村振興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