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收時節,在古縣三合鎮高城村的山坡上、溝底里,成片的黃芩、柴胡等各種中藥材迎風搖曳,總共有1000多畝,成為該村一道獨特的風景。“由于自然條件的原因,我們這地方經常是廣種薄收,農民的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怎么切實改變這種狀況,成了我這些年思考最多的事。”高城村黨支部書記劉懷青說。于是,懷揣著改變家鄉面貌的想法,他開始考慮新的出路,為自己和鄉親們尋找一份增加收入的途徑。
“在四處走訪尋找合適產業的期間,我聽說在離我們村不遠的毛兒莊村,有一家專門收購、加工中藥材的廠子,這個村的村民依托這家中藥材加工廠,種植中藥材增加了收入。經過深入了解,得知這家廠的中藥材需求量大,我便想著跟他們學著種植中藥材。”劉懷青說。經過進一步考察,他了解到他們村的地理位置、氣候環境、土壤土質與毛兒莊十分接近,適宜種植中藥材。經過外出考察中藥材市場后,更堅定了他發展中藥材種植的決心和信心。“近年來,中藥材需求量大,行情好。加上附近一個中藥材加工廠能夠就近收購,還有朋友可以提供技術支持,天時地利人和都有了。于是決定種植中藥材。”劉懷青表示,2020年,他就開始著手承包地種植中藥材。
初夏時節,在劉懷青承包的中藥材地里,十幾個村民拿著鋤頭忙著清理雜草。“中藥材長起來后,農機沒法清理地里的雜草,只能夠人工清理,以免損傷地里的中藥材。”劉懷青說。
“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現在村里大部分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為了能夠讓這些老年人在家門口掙到一份工資、增加收入,我雇傭的全是本村村民。2020年向村民們發放了16萬元的工資。”劉懷青說,他的初衷就是帶領村民們共同致富。正在地里除草的村民高愛琴說:“對于以種地為生的我,對這些農活輕車熟路。劉懷青種植的中藥材面積大、用工多,我們忙完自己地里那點活,就到他這里來打工,一天能掙80塊錢呢。”黃芩和柴胡生長周期是兩三年,每年夏管和秋收都會用到不少工人。這樣,既能給村民帶來一定的收入,還能讓村民們學會管理中藥材種植技術。如今,在劉懷青的帶領下,村里有20多戶村民加入了中藥材種植行列。
萬事開頭難。一腔熱血的劉懷青在發展中藥材種植的過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難。“技術上有欠缺就學習,現在我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學習中藥材種植技術上,平時沒事的時候就看書或者上網看視頻跟著專家學習,還經常向技術員請教。”劉懷青說,古縣農商銀行資金的支持更是給他增添了發展的動力。今年4月份,古縣農商銀行石壁支行給他授信了20萬元的額度,解決了他發展中藥材種植的資金難題。回訪的石壁支行副行長閆君潔表示,古縣農商銀行作為服務“三農”的地方銀行,職責就是為鄉村振興提供資金支持,像劉懷青這樣的農村產業帶頭人,一定會大力支持。
在高城村村內,7000多平方米的硬化場區已經建成,更是增加了劉懷青的信心。“成熟后的中藥材需要晾曬、烘干。再有一年時間,部分中藥材就要成熟了,有了這個場地后,就有了專屬的地方放置、加工藥材。”劉懷青說,“這兩年一直關注藥材的市場價格,行情一直很好。” 他相信,中藥材種植成功將為村民們叩開一扇致富門。